呵护留守儿童,央馆援建“留守花园”
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,是集“老、少、边、山、直、穷”于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县。全县共有近三万适龄儿童,其中,过半数以上的孩子,还拥有另外一个共同的称呼——“留守儿童”。在外人眼中,留守儿童往往被贴上孤独自闭、忧虑寡言的标签。但在佤山脚下的校园里,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被妖魔化的“问题群体”,而是一群健康成长、积极踊跃的普通学生,是镜头下乐观开朗的快乐儿童。这一切与沧源县重视校园建设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关爱留守儿童中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。2015年10月10日,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带队,携北京、上海等多地电教馆领导以及现代中庆等企业负责人再一次来到沧源,对这个贫困县展开了长达5天的教育调研。

央馆援建“留守花园”
学校教育是关爱留守儿童的主要阵地。自2013年起,中央电化教育馆全面启动了对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一对一帮扶。考虑到当地教育信息化设备不足、城乡学校发展差异大等问题,中央电化教育馆积极发挥本单位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影响力,联动各省电教系统和教育信息化企业援建沧源教育,为沧源的孩子们打造一个美好的“留守花园”。在此次调研走访的近20所中小学校里,我们看到了现代化的校园建设,计算机、录播系统、电子白板等设备,正在丰富着这座边陲小镇。
留守儿童,教育不留白
从昆明到沧源,距离700公里,延绵的佤山把两地的车程拉长到一天的时间。而现代中庆正在努力缩短这“教育距离”。2015年,现代中庆多次捐赠设备,先后为沧源县建成了4间录播教室,在沧源师生和城市学校之间架起了亲密联系的桥梁。优质资源源源不断地输往沧源,成为大山里留守儿童接触外界的“千里眼”、“顺风耳”。在调研期间,考察团欣慰得看到,在这个边远的县城,录播教室得到了充分的利用。全县53.1%的一线教师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“一师一优课、一课一名师”活动,在沧源县所属的临沧市一区七县中,沧源晒课数排名全市第一,并获选推荐优课18节。沧源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同类县份的前列。

政策照亮留守儿童
留守儿童的故事,我们都不陌生。留守儿童的成长不仅事关家庭的幸福,还直接关乎国家的未来。全国有近600个像沧源一样的贫困县,留守儿童的数量更是超过6000万。自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以来,中央财政先后投入100亿元,帮助农村建设寄宿制学校,以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,并强调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,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,旨在为留守儿童构建起家庭、学校、社会联动的立体式关爱网络。仅沧源地区,就投入了近4个亿,用于改善校舍建设和充实师资力量。在关爱留守儿童的路上,我们看到了全社会的善意和努力。

在助力沧源的捐赠仪式上,总经理周少林表示,“越是贫穷、边远的地区,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就越迫切,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价值也越凸显。现代中庆希望通过捐赠,为沧源教育信息化建设略尽绵力。”据了解,中央电化教育馆对沧源地区的全面帮扶将持续到2020年,而现代中庆负责人也表示将继续关注沧源建设,与社会各界一起呵护留守儿童的教育权益。